顯示具有 Neurolog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eurolog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Perampanel 起始劑量該怎麼給

最近夢到某巴拿馬團隊遇到了一位同時上了四種癲癇藥 (antiepileptic drug; AED) 都壓不下來的皮卡丘,在沒有其他有效的選擇下,他們幫他申請了一個不同機轉的 AED ⎯ perampanel (癲控達,Fycompa FC tab)。

Perampanel
  • 上市年份:2012
    (因為 ILAE 和 AACE guideline 都還沒更新所以都還沒有它的角色)
  • 適應症:
    • 年齡限制:12 歲以上之成人或青少年
    • 局部癲癇發作合併或未合併續發型全身發作之輔助治療 (focal onset seizure; adjunct)
    • 原發型全身性強直陣攣癲癇發作併有原發性全身發作之輔助治療 (primary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adjunct)
  • 藥理機轉:perampanel 為一選擇性、非競爭性之 ionotropic 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AMPA) glutamate receptor 抑制劑,可降低興奮性突觸反應,達到抗癲癇活性。
  • 藥物動力學:
    • 吸收:快速且充分吸收,食物只會延長 Tmax,不大會影響 AUC
    • 分布:~95%,主要黏在 albumin 和 α1-acid glycoprotein 上。
    • 代謝:
      • 主要由肝臟酵素代謝:CYP3A4 (major), 1A2 (minor), 2B6 (minor)
      • Half-life elimination: ~105 hr
    • 排泄:糞便 (48%);尿液 (22%)
  • 劑量調整:
    • Renal impairment:
      • CLCr > 50 mL/min: 甭調
      • CLCr 30 - 49 mL/min: 小心調整劑量
      • CLCr < 30 ml/min or dialysis: 沒有 study data,不建議使用
    • Hepatic impairment:
      • Child-Pugh A: 起始劑量 2 mg,每 2 週可上調 2 mg,極量 6 mg hs
      • Child-Pugh B: 起始劑量 2 mg,每 2 週可上調 2 mg,極量 4 mg hs
      • Child-Pugh C: 沒有 study data,不建議使用


夢裡面這位皮卡丘同時使用了 carbamazepine, levetiracetam, lamotrigine 和 lorazepam inj 這四種 AED。

▋ 請問 perampanel 的建議劑量要怎麼抓呢?
Perampanel 與 lamotrigine 很像,都是需要看當下併用的 AED 是否有影響到自己的代謝路徑,來決定自己的起始劑量及 titration interval ,完全就是個看別人臉色的孩子!
可喜的是,與 lamotrigine 相較,phase II 的葡萄糖醛酸化 (glucuronidation, UGT) 共軛代謝對於 perampanel 的生物轉換路徑上影響不大。

因此我們只要記得:當 perampanel 併用 carbamazepine, oxcarbazepine, phenytoin (and fosphenytoin) 這 3 - 4 個主要的 enzyme-inducing AED 時,起始劑量需要從 2 mg 提高到 4 mg hs 即可。

因此夢裡面這位正在使用 carbamazepine 的皮卡丘,因為有 enzyme-inducing AED 併用的狀況下,perampanel 應該從 4 mg hs 開始投予,並觀察神經學症狀予以每週調升 2 mg,直到到達極量 12 mg/day 或無法耐受。

Micromedex Drug Interaction: perampanel vs. carbamazepine
  • Severity: major
  • Documentation: fair
  • Onset: unspecified
  • Management: 
    • The initial perampanel dose should be increased to 4 mg hs.
    • Monitor for clinical response & tolerability when enzyme-inducing AEDs are initiated or discontinued.


不要問我為什麼 perampanel 的錠劑顏色要弄的這麼花... 

因為 Eisai 公司的確是推出了 2 - 12 mg,共 6 種不同劑量、不同顏色的錠劑...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抗癲癇藥物於接受連續性腎替代性治療之成人劑量調整建議 (Antiepileptic drugs dosing for adult patients receiv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晚輩今天不是來洗腎的,洗腎的學問實在太大了,從間歇性透析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iHD),連續性腎替代治療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到後來出現的混和行透析模式 (hybir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如持續性低效率血液透析 (sustained low efficiency dialysis, SLEDD) 和持續性低效率每日血液透析過濾術 (sustained low efficiency daily diafiltration, SLEDD-f),看的我電解質都要失衡了...

今天要談的是抗癲癇藥物 (antiepileptic drug; AED) 在接受 CRRT 之成人的劑量調整。

相信我,我查過 MicroMedex 了,都沒有提到相關的建議 0rz 

-------- 使用前請詳閱使用說明書 --------

那些必須裝 CRRT 的大多是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的 critically ill patient,絕對不是裝來怡情養性的,可以想見這些患者身上往往會有很多共伴因子干擾(如:合併肝功能也不好、白蛋白過低(影響 free form)、同時併用具有代謝相交互作用的藥品、或是同時使用會競爭蛋白結合位的藥品交互作用等),而隨著 CRRT 的參數和流速功率等設定差異,都可能影響藥品濃度。因此,這些資訊都是僅作為基底參考,證據等級不高,建議還是要臨床狀況和藥物治療監測 (therapeutics drug monitoring, TDM) 的資訊為主,謹慎評估藥品療效和不良反應等參數,並逐步個人化的調整劑量。

-------- 閱讀完上述內容再往下看 --------


<腎臟替代療法的洗滌機轉>
RRT 滌除血液中的溶質 (solute) 的主要機轉,包括擴散作用 (diffusion)對流作用 (convection),以及比較不是那麼常見的吸付作用 (adsorption)。

Diffusion 主要應用在 iHD, CVVHD 上,乃利用透析液 (dialysate) 擴散而移除分子量 (molecular weight; MW) < 300 Da 的小分子溶質 (urea, creatinine)。

Convection 是 filtration 的主要原理,應用於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乃是利用膜兩端的壓力差及置換液 (replacement fluid) 以移除中型分子溶質 (MW: 300 - 5,000 Da) 與大分子溶質 (MW 5,000 - 50,000)。

換句話說,CVVH 對於 MW < 50,000 的藥物,可以說是能撈就撈,能濾就濾!

至於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則是集合兩家之長,同時兼具 diffusion 與 convection,為現役洗滌能力最強的腎臟替代療法。



<哪些藥物比較容易被 CRRT 撈的不要不要的呢?>

  1. 分佈體積小的藥物 (Vd < 1 L/kg) 藥物都在血管腔裡,我不濾你濾誰?
  2. 蛋白結合率低的藥物 (percent protein bound; PPB) free form 比例高,自然就像陳金鋒的全壘打一樣~ 留不住了~
  3. 分子量低於 50,000 Da 幾乎所有的 AED 之分子量都低於 400 Da...


<有沒有大觀念可以參考啊?>
由於所有的 AED 分子量都低於 400 Da,大家平起平坐;因此,或許我們可以使用蛋白結合率 (unbound fraction) 和該藥物是走肝臟代謝還是腎臟廓清來簡單劃分一下 [1-2]:
  • Group A: possible removal by CRRT 低蛋白結合率,主要由肝臟代謝,此類藥物可能會被 CRRT 排除。
  • Group B: significant removal by CRRT 低蛋白結合率,主要由腎臟廓清,CRRT 對 B 組藥物可說是能撈就撈!
  • Group C: minimal removal by CRRT 高蛋白結合率,主要由肝臟代謝,CRRT 對此類藥物影響較小...
    → 高蛋白結合率的藥物一旦產生飽和後(如 overdose),其非線性藥物動力學 (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所造成的影響將會呈現倍數放大。
    → 此外,在部分 critically ill patient 更發現,phenytoin 與 valproic acid 的 fraction unbound 都大幅增加 (phenytoin: 10% → 40%; valproic acid: 10-20% → 86%) [3-4],致使 phenytoin 與 valproic acid 在此生理狀況下,更往 Group A 靠近,意即更可能被 CRRT 所移除。



<有沒有劑量調整的表格可以參考啊?我保證會謹慎追蹤和調整劑量~>


親愛的朋友,不是每家醫院都有豪華全套實驗室可以追蹤每一個抗癲癇藥的 TDM,但是有標要 TDM 的,一定要堅定的繼續追下去調整劑量,畢竟臨床上沒有兩個病人是完全一樣的,這個表格只是文獻上給我的基礎參考,而個人化醫療才能為病人制定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2]。


  • 此處 lamotrigine 劑量建議,是假定於患者並未同時使用 enzyme-inducing drugs (ex, carbamazepine) 或 valproate 時的建議劑量。
  • Phenytoin 如用於肥胖症患者 (BMI > 30 kg/m2),應使用理想體重 (ideal body weight) 做劑量參照指標。
  • 此處 tiagabine 為患者正同時服用 enzyme-inducing AEDs 時 (carbamazepine, phenytoin, etc) 時之建議劑量;若患者沒有併用 enzyme-inducing AEDs,則應考慮調降 tiagabine 之劑量。
  • Valproic acid 可能隨著患者是否為重症狀態,或是 valproic acid 藥物過量,導致 unbound fraction 大幅增加,因此在這些情況下,建議測量 free form 會較為準確。



<誌謝>
  • 感謝 Neuro ICU 男神昊昊醫師賜梗 m(_  _)m



<參考文獻>

  1. Mahmoud SH. Antiepileptic Drug Removal by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 Drug Investig. 2017 Jan;37(1):7-23. doi: 10.1007/s40261-016-0457-0.
  2. Smetana KS, Cook AM, et al. Antiepileptic dosing for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receiv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J Crit Care. 2016 Dec;36:116-124. doi: 10.1016/j.jcrc.2016.06.023.
  3. Oltrogge KM, Peppard WJ, et al. Phenytoin removal by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Ann Pharmacother. 2013 Sep;47(9):1218-22. doi: 10.1177/1060028013503131.
  4. de Maat MM, van Leeuwen HJ, Edelbroek PM. High unbound fraction of valproic acid in a hypoalbuminem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 on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nn Pharmacother. 2011 Mar;45(3):e18. doi: 10.1345/aph.1P308.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Gabapentin 與酒癮治療 (Gabapentin Treatment for Alcohol Dependence)

【 Something About Gabapentin 】

有些難過我選擇不說,因為我知道不是誰都想聽。
I don't talk about my feelings,
because I know not everyone wants to listen.

- 無間道 (Infernal Affairs), 2002 -
  Gabapentin (GBP, Neurontin®) 是 GABA 類似物,詳細作用機轉目前仍未完全明朗,但推估是藉由抑制突觸前神經之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上的 alpha-2d subunit,以間接調控 GABA 的神經傳遞[1]。gabapentin 目前主要用治療癲癇症與神經痛。然而,gabapentin 可能有了新的用途 – 酒精使用疾患 (alcohol-use disorder, AUD)

【 Alcohol Use Disorder 】

  自西元前 9000 年至今,「酒」已然是全世界最通俗的文化之一。縱然酒的文化歷史悠久,但酒精也是罹患惡性疾病、肝病、心血管疾病與造成意外傷殘的風險因子,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 3.8% 的死亡事件與酒精相關,而因酒精造成的失能調整存活人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years, DALY) 則高達4.6%【註一】。酒精除了影響生理,也可能使飲酒者對其產生依賴性,當處於戒斷期,病人常會出現戒癮、情緒激動與失眠等強迫症候群。

  過往,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DSM-IV)) 將 AUD 區分為濫用 (abuse) 與成癮 (addictive) 兩種不同類別的診斷;新版的 DSM-5 則將其統一為單一診斷,並依照嚴重程度區分為中度或重度(Table 1)[2]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alcohol use disorder under the DSM-IV and proposed DSM-5
criteria. Adapted from
Alcohol Clin Exp Res. 2013 Jan;37 Suppl 1:E305-13.


【 Gabapentin vs. AUD 】

  傳統的戒酒藥 – Disulfiram (Antabus) 為 aldehyd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酒癮者若於投藥前 24 小時或服藥期間飲酒,將導致乙醛堆積而發生嚴重的戒酒樣症狀 (disulfiram-like syndrome),造成嚴重頭痛、噁心嘔吐、低血壓、心搏過速、眩暈、呼吸困難等生理性嫌惡反應。如此強悍的「理想副作用」,最適合「下定決心想滴酒不沾的酒癮者」。但如此凶殘的效果,也讓醫師傾向保守使用之。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傳說中對戒酒有效的 GBP,是否真的有效。

  這次的 study 是個 3-arm (placebo, low-dose: GBP 900 mg/d; and high-dose GBP: 1800 mg/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研究對象為經 DSM-IV 診斷為酒精成癮的患者,並停用飲酒達 3 – 30 天之間者;排除條件為同時伴有其他物質成癮、連續戒酒達 30 天以上、伴有慢性病或精神病史、併服可能影響此次研究結果之藥物者。受試者經過隨機分組後,進行為期 12 週的研究過程。

【 Result 】

這 185 位受試者的研究結果顯示:
  • 相較於 placebo,接受 gabapentin 治療者能增加完全戒酒率 (complete abstinence),並呈現顯著的線性劑量相關 (placebo: 4.1% (95%CI: 1.1 – 13.7%) vs. 900-mg GPT: 11.1% (5.2 – 22.2%) vs. 1800-mg GBP: 17.0% (8.9 – 30.1%), linear dose effect, P = 0.02);其中 1800-mg GBP 具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OR: 4.8 (95%CI: 0.9 – 35), NNT: 8)。 
  • 而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生酗酒事件的治療目標方面,相較於 placebo,GBP 也呈現了劑量相關的治療效益 (placebo: 22.5% (13.6 – 37.2%) vs. 900-mg GBP: 29.6% (19.1 – 42.8%) vs. 1800-mg GBP: 44.7% (31.4 – 58.8%), linear dose effect, P = 0.04);1800-mg GBP 依然具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OR: 2.8 (95%CI: 1.1 – 7.5), NNT: 5)。 
  • 在戒酒過程中可預期的戒癮、情緒激動與失眠等精神樣反應方面,GBP 亦呈現顯著性的劑量相關治療優勢 (all P < 0.001)。
  • 副作用、耐受性方面,三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前面有提到,這是個為期 12 週的研究,但其中 65 位受試者 (40%) 在試驗結束前退出,作者提及其中有 7 位被界定為治療失敗,雖然本研究使用 intention-to-treat 的分析方式,而且酒癮症患者的治療順從性本來就不是太高,但即便如此,近 40% 的 withdrawal rate 仍不免讓人有些不放心。不過相較於另一個比較 placebo 與 acamprosate 的 RCT,其受試者完成試驗比率各只有 52.7% 與 57.8% 來說[3],本次研究的退出率或許也還能接受。


【 Discussion 】

  GBP 改善酒癮的機轉目前仍屬未知,可能與杏仁核 stress-induced GABAergic activation 之調控有關。而 GBP 安全性高,使用上並不需要特別專科才可開立,對於某些想戒掉酗酒習慣,但又不願意全然滴酒不沾的患者來說,或許是個比較緩和的治療選擇。
  
  此外,相較於其他戒酒藥,GBP 不經過肝臟代謝,全然由腎臟廓清;因此若是病患為酒精性肝病變者,並不會影響 GBP 的治療成效。而 GBP 具有緩解戒酒過程的精神樣症狀之效果,相信不管是單用還是並用其他戒酒藥物,應能提高戒治的意願與成功率[4]





【 References 】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Vigabatrin – 重積型癲癇症的終極救援 (Vigabatrin, the Last Resort of Status Epilepticus)

VGB & Visual Monitoring
原始連結:Facebook

  癲癇(音:鹹)症是一種常見神經性疾病,主要是因為大腦神經細胞暫時性的異常過度放電,所導致反覆性神發作的慢性腦疾病。在台灣的流行病學上,盛行率約為 0.42%。

  Vigabatrin (VGB, Sabril®) 是於 1989 年問世的抗癲癇藥 (antiepileptic drug, AED),主要藥理機轉為不可逆抑制 GABA-transaminase (GABA-T),藉以提高突觸間 GABA 的濃度以抑制神經元過度放電。目前使用的 VGB 屬消旋型態 (racemic),但只有左旋型態 (S-enantiomer) 具有藥理活性

  過往因為諸多副作用〔Suppl A 〕以及單一抗癲癇強度作用不強這兩個缺陷,讓 VGB 的應用受到許多侷限,目前,FDA 僅核准用於此二適應症:

  • 難治型複雜性部分發作之輔助治療 (Complex partial epilepsy seizure, Refractory; Adjunct)
  • 嬰幼兒之熱痙攣 – 韋氏症候群 (West syndrome)


【VGB vs. Status Epilepticus】

  重(音:蟲)積性癲癇 (status epilepticus, SE) 是癲癇症之中最危急生命的一種類型。歷來的治療原則大多是 BZD 先下,再上 phenytoin (PHT, Dilantin®) or valproate (VPA, Depakine®),也有些神經科醫師喜歡用 levetiracetam (LVT, Keppra®) [1]

  今年的美國神經協會年會,現在正在美國紐澳良舉辦中。這次會期中,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GWU) 的 Uma Menon 醫師談到:過往對於某些長期 SE 的患者並沒有很好的藥物可供控制,如今似乎在無藥可用的窘境下,VGB 成為了一線曙光 [2]

  GWU 收納了 7 位抽了至少一個月以上的 SE 患者,他們全都因為抽個不停所以住在 ICU 很久... 

  所有的受試者都接受 BZD 作為第一線治療,再以 LVT 試圖停止他們繼續抽,隨後以 lacosamide (Vimpat®) 這個 sodium channel blocker 作為第三線控制。在上述治療都失敗的狀況下,所有的病患都接受了 propofol and/or ketamine 的治療。嗯... 這 7 位病患放電的程度跟皮卡丘差不多了...

  在治療失敗的情況下,Menon 大可以選擇丟上其他 AED 來試試看,但他選擇了他認為與其他 ICU 常用藥物較無交互作用的 VGB 加入治療。而這 7 位病患接受 VGB 的治療後,其 SE 竟然被控制下來了(太神奇了傑克)!而與 baseline 的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QoL) 相較,7 位病患中至少有 1 位顯著的得到提昇~


【這 7 位皮卡丘的預後】

  • 有 3 位病患死於 SE 導致的相關併發症:心室纖維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庫甲氏症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與末期腎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有 4 位患者成功被轉出 ICU,其中 2 位出院回家,另外 2 位轉往其他的長照護理機構


【 Not Good Enough to Be The 1st Agent 】

  雖然我們目前看不到 GWU 團隊的詳細研究設計,也知道 7 個人的研究人數很少(但是這種 case 本來就很難收案…),種種無法被釐清的問號,讓我們無法有足夠的證據將 VGB 推成 SE 的第一線選擇(當然… 要是沒壓下來,對病人來說多抽一分鐘都是無可彌補的傷害…)但若能在其他 AED 都治療失敗的前提下,及早將 VGB 推出來試試看,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Supplements 

【 Drug Information About Vigabatrin 】

★ 警訊 (Black-Box Warning)

  • VGB 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毒性 (retinopathy)(ex: 視野狹窄 (visual field constriction)),此為特異性藥物不良反應 (idosyncratic),盛行率約為 30 - 40%。此視覺毒性可能會發生於任何累積劑量、任何療程長短。使用 VGB 者,除應定期追蹤視力外,也應避免與其他可能造成視覺毒性之藥物併用。
  • 眼科追蹤:患者應於使用 VGB 前測一次基準值 (baseline),並於治療期間至少每 3 個月追蹤一次;且於停藥後 3 – 6 個月內再追蹤一次。

★ 視覺毒性 (Ophthalmologic toxicity)

  VGB 藉由不可逆的抑制 GABA-T,導致 GABA 在突觸間的濃度升高,便可能作用於 GABA receptor。其中,GABAc receptor 是視網膜上的主流受體,而大量的 GABA 可能導致鈣離子鉅量滲流入細胞內造成末梢視網膜上椎狀雙極細胞 (rod bipolar cells) 凋亡,進而影響視野範疇 [3]


★ 藥物動力學 (PK) 

  • Absorption: BA, 50%; Tp, 1 hr
  • Distribution: Protein binding, none; Vd, 1.1 L/kg
  • Metabolism: minimal
  • Excretion: Renal, ~95% (unchanged, 80%); dialyzable, 40 – 60% removed (HD); half-life, 7 – 7.5 hr (adult), 5.7 hr (infant)


★ 劑量調整 (Dose adjustment)

  Reduce dose when Clcr < 80 mL/min




【 Status Epilepticus Treatment 】

Adapted from Lancet Neurol. 2011 Oct;10(10):922-30.



【 General References 】

  1. Lancet Neurol. 2011 Oct;10(10):922-30. 
  2. Menon U, et al "Vigabatrin in status epilepticus" ANA 2013; Abstract M2228.
  3. Science. 1995 Aug 18;269(5226):977-81.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抗生素與神經病變 (Antibiotics & Neuropathy)

RxWind with Tendonitis
原始連結:Facebook

  今天是我在這裡值的最後一次急診班~

  還記得前一陣子,US FDA 特別發佈 fluoroquinolone (FQ) 這類抗生素 (antibiotics, abx) 與末梢神經病變的警訊嗎?事隔多日,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個 issue。


  稍早有一篇發表於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的研究指出,殺菌性 (bactericidal) 抗生素 (e.g., FQ, AGs, β-lactam) 不僅會讓細菌產生大量的毒性自由基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細胞,使其氧化壓力提高並造成粒線體損傷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進而影響細胞之 DNA, proteins 與 membrane lipids。然而,在制菌性 (bacteriostatic) 抗生素方面則沒有觀察到類似的結果。這或許可以解釋這些殺菌性抗生素造成 neurotoxicity 的分生機轉[1]


  既然上次已經談過 FQs 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isoniazid (INH)、胺醣類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 AGs) 與 β-lactam abx 這三種 neurotoxicity 較高的抗生素唄[2]

【Aminoglycosides, AGs】

  聽覺毒性 (ototoxicity)腎毒性 (nephrotoxicity)神經肌肉阻斷 (neuromuscular blockade) 分別是 AGs 最知名的三大毒性。

  其造成神經肌肉阻斷副作用之機轉,一般認為是抑制節前神經 (pre-synaptic) 釋放 acetylcholine (Ach) 與降低節後神經 (post-synaptic) 之敏感度,造成類似重症肌無力 (myasthenia gravis) 等肌肉無力的症狀,故臨床上 AG 是禁忌使用 (contraindicated) 於患有重症肌無力病史之患者。此外,若是在病人 CNS 穿透率較高的狀態下施打(如腦腔內注射 (intrathecal, IT)),則會提高 neurotoxicity 的風險。


【Isoniazid, INH】

  Isoniazid 是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B) 的第一線治療組合之一,在結核菌快速生長的狀況下,INH 是呈現殺菌作用,而在結核菌緩慢生長的情況下,INH 則呈現制菌作用。
  
  INH 最知名的副作用莫過於肝毒性 (hepatotoxicity)周邊神經炎 (peripheral neuropathy)(好吧… 可以再偷渡一個 lupus-like syndrome),肝毒性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就不多做贅言。目前已知,INH-related neurotoxicity 之機轉與 pyridoxine 息息相關:
  1. INH metabolites 會直接抑制 pyridoxine
  2. INH 會抑制 pyridoxine phosphokinase 而導致 pyridoxine 無法活化為 pyridoxal 5’ phosphate,進而影響一系列關於 vitamin B6 的活化反應,最終導致 INH-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此外,由於 INH 的代謝主要是由 N-acetyltransferase-2 (NAT-2) 進行 acetylation,因此若病人本身基因型 (genotype) 所對應的表現型 (phenotype) 為 slow-acetylator,則 INH 在體內堆積的濃度會更高,造成肝炎與周邊神經炎的風險也就越大[3];此外,若病人本身為酒癮者 (alcoholism)、懷孕、腎功能不全、患有糖尿病、AIDS 等患者,則 neurotoxicity 之風險會大為提高。

  INH-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之臨床表徵通常以上肢與下肢的雙側麻木、刺痛、灼痛呈現,一般建議以 pyridoxine 10 – 50 mg/day 作為補充劑,以減輕或預防副作用。


【β-lactam antibiotics】

  β-lactam-related neurotoxicity 大多是癲癇 (seizure) 方面的問題,機轉目前普遍認為與抑制 GABAA-receptor 有關。相關風險因子則包括 “腎功能不良”、”先前曾有 CNS 病史或病灶”。然而,卻也不是每個 β-lactam 都是危險份子,以下僅列出風險較高者。
  • Cephalosporins (ceph): cefazolin (1st-gen), cefuroxime (2nd-gen), ceftazidime (3rd-gen) & cefepime (4th-gen)
  • Penicillins (PNs): piperacillin, ticarcillin, benzylpenicillin, etc
  • Carbapenems: imipenem-cilastatin (3%) >> meropenem, ertapenem, doripenem (all < 1%) 


  除了 FQ, AGs, INH, β-lactam abx 之外,還有許多抗生素可能會造成 neurotoxicity,如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 oxazolidinones (linezolid), streptogramins (dalfopristin-quinupristin), polymixins (colistin), metronidazole 等,對這個 issue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 Br J Clin Pharmacol. 2011 Sep;72(3):381-93 這篇文章[2],相信應該會有些收穫。





此外,對於使用抗生素後發生 neurotoxicity 之高危險群患者,這兒有個操作圖表可供參考:



References

  1. Sci Transl Med. 2013 Jul 3;5(192):192ra85.
  2. Br J Clin Pharmacol. 2011 Sep;72(3):381-93. 
  3. In Vivo. 2011 Sep-Oct;25(5):803-12.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Sulpiride 應用於遲發性運動障礙 (Sulpiride (Dogmatyl) vs. Tardive Dyskinesia)

原始連結:Facebook

今早覆核時,遭遇一筆處方:

  • 就診科別 (Department, Dep’t): 神經內科 (Neurology)
  • Pt profile: 72 y/o female; Ht: 145 cm; Wt: 46 kg
  • Diagnosis: 3321 – 續發性帕金森氏症 (secondary Parkinsonism)
  • Allergic hx: No-known allergies (NKA)
  • Rx: Sulpiride (Dogmatyl) 50 mg/tab 1# hs x 28 days 
當下我的想法是:sulpiride 這種非典型抗精神分裂劑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有時候會拿來治療 Parkinson’s disease (PD) 的精神樣併發症,應該是張合理的處方吧~ 核對完成之後我便將此筆處方交予發藥藥師 – 台南安潔莉娜裘麗。

不一會兒,病人的女兒前來領藥,表示病人本身是嘴巴和舌頭會不聽使喚,所以才吃這個藥。裘麗藥師一聽,不禁眉頭一皺,深覺案情並不單純。隨後我便查了查這位阿嬤的電子病歷:

  1. 阿嬤在七年被診斷出舌癌 (squamous-cell carcinoma (SqCC) of tongue),所幸在耳鼻喉科 (ENT) 發現的早,在第一期時就先進行手術切除了 (T1N0M0, stage I),術後一直都在他院就診,因此也不知道病患是否有接受 neo-adjuvant 或是 adjuvant chemotherapy。
  2. 自 2008 年起,阿嬤的嘴巴和舌頭就開始不聽使喚的震顫,並會不自主的伸舌頭,因此有口舌運動障礙 (orolingual dyskinesia) 的問題。除此之外,阿嬤在運動學 (resting tremor, bradykinesia/akinesia) 方面的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也沒有記憶失常 (memory impairment) 或是幻想 (hallucination) 或妄想 (delusion) 等症狀。
  3. 病患的「secondary Parkinsonism」似乎是他院轉來時照 code 的診斷碼,誘發因素未知。
嗯… 我還是不明白 sulpiride 在這裡的角色是什麼,所以便打電話到神內診間請益。恰巧當時診間沒有病人,李 V 很和藹地跟我說:「這個奶奶受到 orolingual dyskinesia 的困擾已經很久了,這種症狀我們通常會使用一些 low-dose 的 sulpiride,通常效果還不錯,奶奶已經吃了一個月了,病情似乎是有改善啦,所以我們就讓他繼續吃下去。

唉呀… 我果然還是會縱放一些我不知道、不確定的知識走啊… 感謝主治醫師的指導與分享


---


縱然主治醫師熱心提供指導,下班後我們還是得自己去印證一下:


一般而言,orolingual dyskinesia 算是遲發性運動障礙 (tardive dyskinesia, TD) 的其中一種表徵,意指口舌運動僵化、障礙等症狀(讓我們看這段 VCR)。


TD 是 drug-induced movement disorder (extrapyramidal syndrome, EPS) 的典型症狀之一,主要發生於長期使用 typical antipsychotics (haloperidol, flupenthixol, chlorpromazine, etc) 或是 metoclopramide 的患者。其他相關風險因子包括老人、女性、智能障礙者。


對於 TD 來說,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它發生。


但如果發生了,臨床上一般會將相關高風險藥物先停掉,並轉換為其他 atypical antipsychotics,如 risperidone (Risperdal)(Level: 2C)olanzapine (Zyprexa)(level: 3),而 quetiapine (Seroquel) 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TD 的治療目前並無太多共識,而根據研究,可能有效的治療包括了 vitamin E(僅能減緩 TD 惡化的風險,但並無法減輕症狀), vitamin B6, sulpiride, levodopa 等 (All Level: 2C)。

目前關於 sulpride 與 TD 之治療成效的研究有兩個,年代非常久遠…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看看: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0 Sep;53(9):800-2.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84 Aug;47(8):844-7.

此外,也有某些研究支持 Ginkgo biloba, melatonin, levetiracetam (Keppra) 等藥物可能對 TD 具有療效。


主治醫師此次挑選 sulpiride 來治療病人的 orolingue dyskinesia 的確是有所本的,只是劑量方面似乎還是有向上調整的空間,不過關於這點,我想醫師端會比我們更清楚一些,或許早已排定治療計畫也說不定。

TD 是個複雜的難題… 我自個兒還是要謹慎點,別一知半解就以為自己懂了,不然縱放錯誤可就糟了,感謝裘麗藥師和李 V。

m(_ _)m



General Guideline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2004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