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trial fibrillation (AF)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trial fibrillation (AF)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雙磷酸鹽類藥物可能會提高心房纖維顫動之風險 (Bisphosphonates May Raise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itizen,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原始連結:Facebook

  雙磷酸鹽類藥物 (bisphosphonate) 的使用由來已久,關於此品的病人衛教也較繁複,詳見〔Suppl A〕。


【 Introduction of Bisphosphonate's Bad 】

  在 bisphosphonate 的副作用並不少,除了腸胃道、上呼吸道等常見的 adverse effects 之外,最著名的要屬自 2003 年起,開始被廣泛討論的下顎骨壞死 (osteonecrosis of jaw, ONJ) [1]。若病患曾接受根管治療等齒顎外科手術,其發生 ONJ 風險可能較高,但整體來說其發生率仍屬罕見。

  2007 年,FDA 注意到 HORIZONFIT 這兩個 trial 之中,接受 zolendronic acid (ZOL) 與 alendronate 治療者其發生心房纖維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tre-al fi-bri-LA-shun], AF) 的風險稍高 (ZOL: 1.3% vs. placebo: 0.5%; p < 0.001)(alendronate: 1.5% vs. placebo: 1.0%; p = 0.07 ) [2-3]。隨後,FDA 發表警訊宣布bisphosphonate 患者雖然可能會引發 AF,但未有足夠證據證實之,故不建議臨床醫師與患者改變原有 bisphosphonate 的治療策略[4-5]。

  有趣的是,HORIZON 團隊在幾年後發表 6 年期的研究成果,相較於前一次的 3 年期報告,AF 發生率竟然在 ZOL 與 placebo 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2.0% vs. 1.1%; p = 0.26) [6]。此後,一堆研究都陸續出爐,正反兩面的結果都有





【 The Last SR of RCTs & Observational Study 】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上週發表於 “ Chest ” 的最新研究結果 [7]

  這是一份涵蓋了 6 個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RCTs)(n = 41,375) 與 6 個觀察性研究 (observational studies)(n = 149,856) 的系統性回顧 (systematic review, SR),主要探討接受 bisphosphonate 患者發生 serious AF (需住院者)與其他 CV risk 的相關性;這 12 個 study 針對的藥物為:
  • 6 個 RCTs 針對的藥物:ZOL (iv), alendronate (po), risedronate (po) & ibandronate (iv/po)
  • 6 個 observational studies 針對的藥物:Alendronate, clodronate, etidronate, ibandronate, risedronate, pamidronate, ZOL


【 主要研究結果 】

  • 相較於 placebo,bisphosphonate 較容易引發 serious AF (observational studies: OR, 1.27; 95% CI, 1.16 – 1.39)(RCTs: 1.40; 95% CI, 1.02 – 1.93)
  • 在 RCTs 的綜合分析中,並未發現 bisphosphonate 與 stroke 和 CV mortality 之間的相關性 ( p > 0.05 )



【 Bisphosphonate 與 AF risk 的相關假說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non-oral bisphosphonate 可能會誘發許多發炎因子釋出(TNF-α, IL-6),並抑制 mevalonate 路徑中重要的 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致使 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 過度堆積,造成調控細胞內鈣離子恒定的蛋白 (proteins SERCA2a CSQ & CRT) 表現異常,進而增加心律不整(特別是 AF)與其他 CV 併發症的風險。


【 Discussion 

藉由這篇 SR,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想法:
  1. 雖然流行病學研究指出,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OP) 與 CV disease 之間具有相關性。而 OP 一般盛行於高齡人口,又高齡人口本身 AF risk 就比較高。但若使用 bisphosphonate 可能會更加增添發生 AF 的風險。
  2. 本篇 SR 雖未發現 bisphosphonate 與 stroke 的相關性,但這次收納的研究追蹤時間 (follow-duration) 為 2 – 6 年(其實已經不算短了),然而對 stroke 這種病程演進相當長的疾病來說,或許追蹤久一點才能更確切的知道其相關性。
  3. Bisphosphonate 對於增加骨礦質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預防骨折,甚至是減低惡性疾病造成之骨病變事件方面,無疑是好處多多的,雖然這類藥物可能會提高 AF 風險,但整體來說仍利多於弊,並不需要改變現行處方行為與治療模式倘若病人為 AF 的高危險群者,則可能需要個人化的評估來決定是否投予 bisphosphonate 治療之


【 Supplements 】

〔A〕
  目前,bisphosphonate 大多是用以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 (OP)、Paget’s disease,注射劑型也常用以治療惡性疾病之骨轉移 (bone metastasis) 與惡性高血鈣 (hypercalcemia of malignancy),近來也有部分品項被核准用於多發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 的治療。


以下以 Alendronate (Forsamax®) 70 mg/tab (Oral) 為例: 


【下列患者不建議使用】 

  • 這類藥物是強酸且具有高度刺激性,因此同時「患有上消化道疾患者」與「無法站立或維持上半身直立超過 30 分鐘者」,使用上需謹慎或換用其他藥物
  • 此品為腎臟排除,故不建議用於 Clcr < 35 mL/min 者
  • ONJ 風險較高者需慎用:惡性疾病者、接受齒顎外科治療前 3 個月與治療後 3 個月、同時使用 corticosteroids or chemotherapy 者,以及口腔衛生極差者
  • 其他:礦質代謝異常(需先矯正異常狀況,如 vitamin D deficiency)
【 簡易衛教 – 3 3 3 】
  • 3 – 此品每週服用一次,請於早上起床以空腹狀態服藥,勿咀嚼、剝半,服下「30 分鐘」後才可進食
  • 3 – 服藥後,至少維持「30 分鐘站姿或上半身直立」,以減少藥物沾附於食道。
  • 3 – 併服 300 mL 開水*
* 標準建議是 6 – 8 oz ( 177 – 237 mL),但為了讓病人好記,應可約略調整為 300 mL。



【 General References 】

  1.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4 May;62(5):527-34.
  2. N Engl J Med. 2007 May 3;356(18):1809-22.
  3. N Engl J Med. 2007 May 3;356(18):1895-6.
  4. FDA. Early Communication of an Ongoing Safety Review on Bisphosphonates.
  5. FDA. Update of Safety Review Follow-up to the October 1, 2007 Early Communication about the Ongoing Safety Review of Bisphosphonates.
  6. J Bone Miner Res. 2012 Feb;27(2):243-54.
  7. Chest. 2013 Oct 1;144(4):131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