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關於 MicroMedex 行動版 App

最近有不少朋友反應
MicroMedex Drug Information 在 iOS 上的佛心免費 App 似乎忽然不能用了

正巧 之前在醫院工作時有向圖書館資訊部詢問了解決之道:
MicroMedex 2.0 for iOS App

  1. 倘若貴院、貴單位有買 Micromedex database,就請您上他的官方網頁
  2. 點選左上角的「移動」或「mobile」
  3. 接下來你就可以看到三個 Micromedex app: "Drug Information (outside US & Canada)", "Drug Interactions" 與 "IV Compatibility"
  4. 這三個 App 旁邊的介紹應該都會附上手機版的登入密碼 (password),輸入後就可以用了
  5. 大約每一季或每三個月會要你重新輸入密碼,屆時再回來找就可以了

是的 HTC, Sony Ericsson, Samsung 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
很遺憾的目前 Micromedex 並沒有為 Android 設計對應的 App
(幸好我是用 iPhone...)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上,小小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查得開心、用得放心 ^^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青少年與兒童之 Crohn’s disease 治療新選擇 - Thalidomide (The New Treatment Option of Adolescents and Pediatric Crohn’s disease: Thalidomide)

Justin Susan  &  MicroWindex
以下引言與本文無關 但請大家跟我一起集氣唷~
-----------------------------
我有一位好哥兒們 他最近身體有些微恙~
他是我認為在臨床藥學部之中
知識最豐富 教學熱忱最火熱的學長

同時也是個兼具專業與愛心的優秀藥師
(又俊帥又單身~)

且讓我們一起祝他早日康復~!
-----------------------------

發炎性腸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種與自體免疫相關的慢性發炎性疾病,一般可分為 ulcerative colitis (UC)Crohn's disease (CD) 兩種。


Ulcerative colitis [1,2]

  1. 侵襲位置:通常是遠側大腸與節腸,較屬連續型病灶,可能侵犯整條大腸
  2. 病理巨觀:潰瘍部位下緣形成管道,上層腸有黏膜覆蓋,整體發炎部位腫脹,常形成發炎性偽息肉,若嚴重可能導致毒性巨結腸症 (toxic megacolon)(5%)
  3. 病理微觀:Th1 cell 相關;侵襲範圍較表淺,通常僅侵犯 mucosa 或 submucosa
  4. 治療 [3]
  • 急性期治療:5-ASA, steroids, TNF-alpha inhibitors, cyclosporin-A (CsA), surgery
  • 慢性期治療:5-ASA, mercaptopurine (6-MP) or azathioprine (AZA), TNF-alpha inhibitors

Crohn's disease [4]

  1. 侵襲位置:從口腔到肛門都是侵襲範圍,但以迴腸末端最常見;一般呈現跳躍式病灶,發病區塊有較明顯的邊界
  2. 病理巨觀:常造成穿越腸壁式的裂縫,也較易形成瘺管 (fistula);雖然較少形成發炎性偽息肉,但嚴重時潰瘍區可能會出現卵石樣 (cobblestone) 的黏膜外觀
  3. 病理微觀:Th2 cell 相關;侵犯全層 (transmural inflammation)
  4. 治療 [3]
  • 急性期治療:steroids, TNF-alpha inhibitors +/- AZA, surgery
  • 慢性期治療:6-MP / AZA, TNF-alpha inhibitors, Methotrexate (MTX)

* TNF-alpha inhibitors: Infliximab (Remicade®), Adalimumab (Humira®), Certolizumab (Cimzia®)


以上只是前言,接下來終於要進入今天的主題



Why It's Important For The Issue [5]

  1. 罹患 CD 者,有 25% 是在幼年就發病了
  2. 與成年後發病的患者相較,這些小孩子的病況通常比較嚴重
  3. 這些小孩子的治療失敗或抗藥性比例較高
  4. 這些孩子在發病後的五年內,需要開刀的比率高達 18%
  5. 這些小朋友常面臨終生失能的狀況(growth failure, osteoporosis,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etc)
  拜藥物基因體學與分子生物醫學進步之賜,許多標靶藥物與單株抗體逐一問世,這些針對 IBD 的新藥大多都以 TNF-alpha 作為目標,然而價格高昂與使用限制等問題仍使得許多病患無力負擔。因此,我們不禁想起,上古時代的 TNF-alpha inhibitor - thalidomide 是否也能對 CD 的緩解有所助益?

  縱然之前已經有兩個觀察性研究 (observational study) 發現,以 thalidomide 治療 CD,可達到 40 – 70% 的緩解率 [6,7],但我們還是想看看有沒有 RCT 可以進一步 confirm 這個治療效果。

Effect of Thalidomide on Clinical Remi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Refractory Crohn's Diseas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8]

研究性質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CT

受試者

2 – 18 y/o with CD history

研究設計

  1. Randomized to placebo or thalidomide for 8 weeks
  2. Placebo 組如果在第 8 週時治療失敗,則改以 open-label thalidomide 額外治療 8 週 (intention-to-treat)(這組以下簡稱 C 組)
  3. 8 週結束後,所有 thalidomide-responders 會繼續追蹤至少 52 週以觀察長期效益與可能副作用
  4. Thalidomide dosage: 50 mg (body weight (BW) < 30 kg), 100 mg (BW: 30-60 kg), or 150 mg (BW > 60 kg), qn
  5. 試驗過程中不予使用 immunosuppressants;如非特例,也不予併用 steroid 

研究試驗終點

  1. Primary endpoints: CD 之臨床緩解情形 (clinical remission) 
  2. Secondary endpoints: 第 4 與第 8 週時的 data (PCDAI score, CRP, adverse events, etc)

主要研究結果

  1. 第 8 週時,接受 thalidomide 者,疾病緩解率為接受 placebo 組的 4 倍!(Thalidomide (13/28, 46.4%) vs. placebo (3/26, 11.5%); RR: 4.0; p = 0.01; NNT: 2.86)
  2. 第 4 週時,在達成 25% or 75% response 的比較上,兩組無顯著差異
  3. 第 8 週時,thalidomide 組達成 25% response 與 75% response 皆顯著較高 (75% response: RR: 4.0; p = 0.01; NNT: 2.86)(25% response: RR: 2.1; p = 0.01; NNT: 2.99)
  4. C 組患者經治療後,疾病緩解顯著提高 (52.4%; RR: 4.5; p = 0.01; NNT: 2.45)
  5. 接受 thalidomide 治療者之平均疾病緩解期間,顯著較長 (181.1 vs. 6.3 wks; p < 0.001)
  6. 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顯示,thalidomide 組治療失敗的相關因子包括:過去曾使用 infliximab、PCDAI score > 30 分者、體重較同齡者輕者,與 CD 侵犯部位達腸道外者等
  7. 副作用:thalidomide 受試者中,有 9 人發生嚴重副作用 (peripheral neuropathy, amenorrhea, bradycardia, etc)

The Another Choice of CD Treatment

  Thalidomide 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過去被拿來治療孕吐,不幸導致許多媽媽生出海豹肢 (phocomelia) 寶寶後,因而沒落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後來才被漸漸核可使用於痲瘋性結節紅斑 (erythema nodosum leprosum, ENL) 之治療與預防,近來更陸續開闢了多發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 的治療新戰場。

  Thalidomide 的機轉很雜,目前也未完全明瞭,但一般認為最重要的當屬抑制 TNF-alpha 這條機轉,可能從而產生 anti-inflammatory and/or immunomodulatory 作用;此外,也有研究認為,thalidomide 可能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能力 (angiogenesis inhibitor)

  隨著 thalidomide 對於 CD 的臨床試驗結果陸續出爐,顯示 thalidomide 能有效緩解疾病復發,並能改善病患生活品質,或許日後當患者接受治療 CD 時,thalidomide 可以做為單株抗體之外的治療新選擇。


Something About Thalidomide

Thalidomide Adverse Effects

  • CV: edema, peripheral edema,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F
  • Dermatologic: dry skin, rash, SJS, TEN
  • Endocrinology: hypocalcemia, weight gain or loss
  • GI: nausea, vomiting, diarrhea (NVD), constipation
  • Hematologic: leukopenia, neutropenia, DVT, thrombosis
  • Musculoskeletal: muscle weakness
  • Neurologic: asthenia, somnolence, sedation, dizziness, trem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seizure
  • Respiratory: Dyspnea, pneumonia, pulmonary embolism

To Be A Pharmacist, What Should I Know

  • 既然有思睡與鎮靜的副作用,我們建議病人最佳賞味時機為:空腹或晚飯後至少一小時,hs or qn 服用
  • Pregnancy category: X 
  1. 此品會使口服避孕藥效果下降,建議於開始治療 4 週前與治療結束 4 週後,應同時以兩種不同方式進行避孕
  2. 服用此品的男性患者,無論有無結紮,都應使用保險套避孕
  3. 投藥治療前應驗孕,開始投藥後第 4 週再驗一次。若月經來的很規律,則每 4 週驗一次;如月經不規律,則每 2 週驗一次
  • 姿態性低血壓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病患應緩緩起身,最好能攙扶些東西,以避免姿態性血壓造成的眩暈、跌倒
  • Immunosuppression: HIV 帶原者服用此品,應於服藥的第 1、3 個月監測 viral load,之後每 3 個月追蹤一次
  • Peripheral neuropathy
  1. 病患應注意四肢有無麻木刺痛燒痛等末梢神經病變之症狀
  2. 服藥後前 3 個月應逐月觀察神經學 signs & symptoms (s & sx),之後定期追蹤即可
  • 其他:infection and WBC with differential count (WBC-DC), s & sx of bleeding or thrombotic events, chest pain, shortness of breath (SOB), heart rate


References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Gabapentin 與酒癮治療 (Gabapentin Treatment for Alcohol Dependence)

【 Something About Gabapentin 】

有些難過我選擇不說,因為我知道不是誰都想聽。
I don't talk about my feelings,
because I know not everyone wants to listen.

- 無間道 (Infernal Affairs), 2002 -
  Gabapentin (GBP, Neurontin®) 是 GABA 類似物,詳細作用機轉目前仍未完全明朗,但推估是藉由抑制突觸前神經之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上的 alpha-2d subunit,以間接調控 GABA 的神經傳遞[1]。gabapentin 目前主要用治療癲癇症與神經痛。然而,gabapentin 可能有了新的用途 – 酒精使用疾患 (alcohol-use disorder, AUD)

【 Alcohol Use Disorder 】

  自西元前 9000 年至今,「酒」已然是全世界最通俗的文化之一。縱然酒的文化歷史悠久,但酒精也是罹患惡性疾病、肝病、心血管疾病與造成意外傷殘的風險因子,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 3.8% 的死亡事件與酒精相關,而因酒精造成的失能調整存活人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years, DALY) 則高達4.6%【註一】。酒精除了影響生理,也可能使飲酒者對其產生依賴性,當處於戒斷期,病人常會出現戒癮、情緒激動與失眠等強迫症候群。

  過往,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DSM-IV)) 將 AUD 區分為濫用 (abuse) 與成癮 (addictive) 兩種不同類別的診斷;新版的 DSM-5 則將其統一為單一診斷,並依照嚴重程度區分為中度或重度(Table 1)[2]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alcohol use disorder under the DSM-IV and proposed DSM-5
criteria. Adapted from
Alcohol Clin Exp Res. 2013 Jan;37 Suppl 1:E305-13.


【 Gabapentin vs. AUD 】

  傳統的戒酒藥 – Disulfiram (Antabus) 為 aldehyd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酒癮者若於投藥前 24 小時或服藥期間飲酒,將導致乙醛堆積而發生嚴重的戒酒樣症狀 (disulfiram-like syndrome),造成嚴重頭痛、噁心嘔吐、低血壓、心搏過速、眩暈、呼吸困難等生理性嫌惡反應。如此強悍的「理想副作用」,最適合「下定決心想滴酒不沾的酒癮者」。但如此凶殘的效果,也讓醫師傾向保守使用之。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傳說中對戒酒有效的 GBP,是否真的有效。

  這次的 study 是個 3-arm (placebo, low-dose: GBP 900 mg/d; and high-dose GBP: 1800 mg/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研究對象為經 DSM-IV 診斷為酒精成癮的患者,並停用飲酒達 3 – 30 天之間者;排除條件為同時伴有其他物質成癮、連續戒酒達 30 天以上、伴有慢性病或精神病史、併服可能影響此次研究結果之藥物者。受試者經過隨機分組後,進行為期 12 週的研究過程。

【 Result 】

這 185 位受試者的研究結果顯示:
  • 相較於 placebo,接受 gabapentin 治療者能增加完全戒酒率 (complete abstinence),並呈現顯著的線性劑量相關 (placebo: 4.1% (95%CI: 1.1 – 13.7%) vs. 900-mg GPT: 11.1% (5.2 – 22.2%) vs. 1800-mg GBP: 17.0% (8.9 – 30.1%), linear dose effect, P = 0.02);其中 1800-mg GBP 具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OR: 4.8 (95%CI: 0.9 – 35), NNT: 8)。 
  • 而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生酗酒事件的治療目標方面,相較於 placebo,GBP 也呈現了劑量相關的治療效益 (placebo: 22.5% (13.6 – 37.2%) vs. 900-mg GBP: 29.6% (19.1 – 42.8%) vs. 1800-mg GBP: 44.7% (31.4 – 58.8%), linear dose effect, P = 0.04);1800-mg GBP 依然具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OR: 2.8 (95%CI: 1.1 – 7.5), NNT: 5)。 
  • 在戒酒過程中可預期的戒癮、情緒激動與失眠等精神樣反應方面,GBP 亦呈現顯著性的劑量相關治療優勢 (all P < 0.001)。
  • 副作用、耐受性方面,三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前面有提到,這是個為期 12 週的研究,但其中 65 位受試者 (40%) 在試驗結束前退出,作者提及其中有 7 位被界定為治療失敗,雖然本研究使用 intention-to-treat 的分析方式,而且酒癮症患者的治療順從性本來就不是太高,但即便如此,近 40% 的 withdrawal rate 仍不免讓人有些不放心。不過相較於另一個比較 placebo 與 acamprosate 的 RCT,其受試者完成試驗比率各只有 52.7% 與 57.8% 來說[3],本次研究的退出率或許也還能接受。


【 Discussion 】

  GBP 改善酒癮的機轉目前仍屬未知,可能與杏仁核 stress-induced GABAergic activation 之調控有關。而 GBP 安全性高,使用上並不需要特別專科才可開立,對於某些想戒掉酗酒習慣,但又不願意全然滴酒不沾的患者來說,或許是個比較緩和的治療選擇。
  
  此外,相較於其他戒酒藥,GBP 不經過肝臟代謝,全然由腎臟廓清;因此若是病患為酒精性肝病變者,並不會影響 GBP 的治療成效。而 GBP 具有緩解戒酒過程的精神樣症狀之效果,相信不管是單用還是並用其他戒酒藥物,應能提高戒治的意願與成功率[4]





【 References 】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熱騰騰的 2013 ACC/AHA 2013 血脂治療指引 (2013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to Reduce ASCV Risk)

Fly in Kaohsiung
原始連結:Facebook 

今天回到母校和附醫,下午巧遇一群正在實習的藥蛋,恰巧有時間跟他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學習心得,希望他們都能有所領略囉 ^^

今天!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終於發表了 2013 版的血脂治療指引,以下先分享一下。

新版 guideline 中提到了「四大族群」的患者,應使用高劑量強度的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statins) 進行降血脂治療,以預防中風粥狀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事件的發生

  1. 病人患有 ASCVD
  2. 病患的 LDL-C ≧ 190 mg/dL
  3. 病患為 40 – 75 歲的 Type 2 DM (T2DM) 患者,且 LDL-C 為 70 – 189 mg/dL
  4. 病患為 40 – 75 歲無 ASCVD 亦無 T2DM,且 LDL-C 為 70 – 189 mg/dL,但其 10 年心血管疾病預期風險 (Pooled Cohort Equations: estimated 10-year risk of CVD)* ≧ 7.5% 者
* estimated 10-year risk of CVD 的計算請看這裡~

* 當 ASCVD 的患者本身年齡超過 75 歲,或使用 statin 可能有安全性考量者 (e.g., liver disease, drug-drug interaction, or hx of statin intolerance),應從中劑量強度的 statin 開始治療並謹慎監測。



《 Get Higher Dose of Statin If Tolerable 》

  注意唷~ 新版 guideline 並不贊成沿用過去的「lowest is good」之低劑量治療方式喔~ 新版大多建議以高劑量強度或中劑量強度 statin 作為 secondary and primary prevention。

《 取消「理想膽固醇治療目標」的設定 》

  大家所關心的膽固醇治療目標,在新版 guideline 中並未更動舊版的設定目標,更精確的說,他們並未找到足夠的證據以劃分 LDL-C 與 non-LDL-C 的治療目標。相對的,2013 版著重於定義:「哪些人」應接受降血脂治療以獲得最大益處,而這些病人應於可以耐受的狀況下,將 statin 調整至極量。


《 Three-Categories of Statin Intensity 》

Low-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LDL-C < 30%)
  • Simvastatin 10 mg
  • Pravastatin 10 – 20 mg
  • Lovastatin 20 mg
  • Fluvastatin 20 – 40 mg
  • Pitavastatin 1 mg.
Moderate-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LDL-C 30 – 50%)
  • Atorvastatin 10 - 20 mg
  • Rosuvastatin 5 - 10 mg
  • Simvastatin 20 – 40 mg
  • Pravastatin 40 - 80 mg
  • Lovastatin 40 mg
  • Fluvastatin XL 80 mg
  • Fluvastatin 40 mg bid
  • Pitavastatin 2 – 4 mg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LDL-C ≧ 50%)
  • Atorvastatin 40 - 80 mg   Pfizer      AstraZeneca
  • Rosuvastatin 20 - 40 mg    └(゜∀゜└)(┘゜∀゜)┘


《 Statin, The Drug of Choice 》

  揪竟為什麼 guideline 中不斷的建議以 statin 作為治療選擇呢?這… statin 的好,大家都知道 >///<
  1. 降 LDL-C 的能力,現役最強,沒有之一
  2. 是當今世上降血脂藥之中,最能減少 CV events 的王者
  3. 副作用較少,安全性高
  4. 傳說中,statin 具有抗發炎活性,能減少血管內皮細胞與許多組織的發炎現象,也因此被陸續發現有許多神奇妙用(延緩認知功能下降、減少顯影劑引起腎損傷之風險、減少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的發生...等)


《 Still Need More Evidence 》

  新版 guideline 對於 “第二到第四期心衰竭 (NYHA Functional Class II-IV Heart failure)” 與 “持續接受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這兩種情況的患者,因缺乏足夠實證以權衡 statin 對其治療之優劣,故本次 guideline 並沒有對這兩個族群提出治療建議

《 About Therapeutic Lifestyle-Changes 》

  最後,大家都知道對於高血脂症而言,治療性的生活習慣改變 (therapeutic lifestyle-changes, TLC) 是最佳的預防與輔助治療的根本(但是偏偏很多病人不知道或不願意面對),2013 版 guideline 也再度強調:
  1. TLC 很重要
  2. 對於年輕人更重要,畢竟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預防疾病的發
  3. 已經確診為動脈粥狀硬化 (atherosclerosis) 的病人,以 TLC 單獨治療並不足以預防心血管事件、中風與死亡的進程;因TLC 與 statin 合併進行是必要的治療方式

Guideline 不算太長,大家有空就參考看看唄 ^^


2013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to Reduc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13;():.doi:10.1016/j.jacc.2013.11.002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Amiodarone - 肺毒性 (Pulmonary Toxicity)

Amiodarone vs. Pulmonary Toxicity
原始連結:Facebook

 Introduction 》

  在所有因 amiodarone 相關不良反應而導致死亡的案例中,以 amiodarone 引起之肺毒性 (amiodarone pulmonary toxicity, APT) 為最大宗APT 的發生率約為 2 - 7%,其風險因子包括累積劑量較高者(日劑量 400 mg/day;療程超過 2 個月),年長者,曾接受胸腔外科手術者,與肺部血管造影者[23]。曾患有肺部疾病者雖與 APT 的發生風險無顯著相關,但此類病人發生 APT 的預後普遍較差。而就發作時間來說,APT 一般好發於服藥後數個月到數年不等[24]


《 Pathogenesis of APT 

在病理學方面,APT 的詳細致病機轉目前仍屬未知,但一般認為是肇因於「直接細胞毒性 (direct cytotoxicity) 「間接免疫過敏反應 (indirect immunologic hypersensitivity)這兩大假說所致[24]

【Direct Cytotoxicity】

  1. Amiodarone 半衰期逾百日之久,組織分佈率即廣,造成 amiodarone 及其主要代謝物 – DEA 大量蓄積於肺臟[25]
  2. 這些蓄積物會在細胞內產生藥物磷脂複合體 (drug-phospholipid complex),干擾細胞正常代謝途徑與磷脂雙層的作用,而造成細胞凋亡 (apoptosis) 與壞死 (necrosis)[26]
  3. Amiodarone 會產生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之自由基,造成組織損傷與發炎,而持續的慢性發炎最終可能導致組織纖維化[24]

Indirect Immunologic hypersensitivity[27]

  1. 在許多 AIPI 病患的肺部 X 光攝影 (chest X-ray, CxR) 可以發現有淋巴球浸潤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的現象。
  2. 與過敏反應相關的 CD8 T-cell 會大幅增加。
  3. 肺臟螢光免疫染色呈現 IgG – positive。

《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PT 

  APT 最常見的臨床表徵是乾咳 (nonproductive cough, 50 – 75%) 與發燒 (33 – 50%),此外,呼吸短促、胸痛、體重減輕與疲憊也可能伴隨發生。在實驗室檢查方面,除了可以觀察到白血球增加 (leukocytosis) 的情形外,通常血液生化的分析結果並不具有特異性(ESR, serum KL-6,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 mucin- like glycoprotein, etc[24]。在理學檢查方面,症狀輕微的患者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的病徵,而較嚴重的患者在聽診檢查則可能出現擴散性的螺音、喘鳴聲,伴隨支氣管痙攣、低血氧與呼吸窘迫的情形。影像學檢查可在 CxR 與電腦斷層 (CT) 發現瀰漫性或局部浸潤,侵襲範圍通常涵蓋雙側Fig. 1)。APT 病患在肺功能檢測可發現肺臟體積減少的情況,而一氧化碳肺瀰散量 (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 DLco) 下降,則是 APT 患者典型,但不具特異性的臨床指標[27]
Fig 1.  Posterior-anterior CxR of a 79-year-old woman with APT. Bilateral patchy airspace and interstitial infiltrates are seen.  


APT 較常見的表現形態包括:慢性間質性肺炎 (chronic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器質性肺炎 (organizing pneumonia)急性呼吸窘迫症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瀰漫性肺泡出血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肺部硬結節腫塊 (solitary pulmonary mass) 肺纖維化


《 Diagnosis of APT 

APT 至今尚未有一致的診斷標準,但曾有研究建議,當使用 amiodarone 的病人符合下列條件達三種以上時,則可確立為 APT 病患[24]
  • 開始出現肺部徵候與症狀,或惡化之
  • 肺部影像學檢查出現新的異常狀況
  • 肺總容積 (total lung capacity, TLC) 下降 15% 以上,或 DLco 下降 20% 以上
  • 肺部細胞發生磷脂質分解 (phospholipidosis)
  • 肺沖提液中出現顯著的 CD8+ lymphocytosis
  • 肺部切片發現瀰漫性肺泡損傷,器質性肺炎,間質性肺炎或組織纖維化
  • 停用 amiodarone 後,肺功能與症狀逐漸改善

《 Treatment of APT 

  病患一旦確診為 APT應立即知會心臟科醫師並停用 amiodarone,改以其他替代治療以控制病患心臟節律。

  雖然沒有太多實證支持,但目前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仍是 APT 的經驗性治療首選;一般以 prednisone 40 – 60 mg/day 作為起始治療劑量,並於 4 – 12 個月後慢慢降低劑量。由於 amiodarone 的藥動特性,因此在停用 amiodarone 後一年內 APT 仍有復發的可能。故當病患在調降類固醇劑量時復發,或是本身 body mass index (BMI) 較高者,應更緩慢的調降其類固醇的治療劑量。一旦患者發生 APT即便康復後也不建議繼續服用 amiodarone,以免造成 APT 復發或惡化肺纖維化進程[28]
  
APT 病患在停用 amiodarone 藥後,通常有不錯的預後,但某些併發 ARDS 或肺纖維化的重症病患若未及時接受治療,死亡率則高達五成[27]


《 Monitoring 

接受 amiodarone 者,應於開始治療前進行 CxR 與肺功能檢測,並於接受治療後 3 – 6 個月複診檢查,爾後每年回診追蹤一次;當懷疑病患出現肺功能異常時,應儘快執行相關檢查以排除 APT 之可能[29, 30]


《 Conclusion 

Amiodarone 具有治療歷史悠久,作用廣泛,價格便宜等優點,雖然在使用上常會伴隨著許多副作用,但若能早期發現並謹慎追蹤,在心律不整的治療上,amiodarone 仍是安全又有效的首選藥物。身為藥師,若能對這些副作用的資訊有多所瞭解(Tab. 1[31],相信在調劑處方或面對病人諮詢時,應能為病人用藥作更全面的把關。


《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