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台灣現行之卡氏肺囊蟲肺炎替代治療 (The Alternative Therapy of Pneumocystis Pneumonia in Taiwan)

前陣子遇到一位罹患卡氏肺囊蟲肺炎的患者,使用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 baktar) 治療 11 天後,肝指數開始飆高,必須得替換藥物治療。而在台灣的我們,還有什麼替代治療方案可供我們選擇呢?

---

卡氏肺囊蟲肺炎 (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 是由 Pneumocystis jiroveciii 所引起之感染。P. jirovecii 具有黴菌與原蟲 (protozoa) 的部分特質,在微生物學上,被分為非典型黴菌。先前許多人常以為 PCP 是由 Pneumocystis carinii 這隻病原體所造成的,這句話其實不甚正確,因為 P. carinii 主要的侵襲宿主為老鼠,而 P. jirovecii 才是人類的對手 [1]。


據統計,超過 60% 的小孩子都曾經被 P. jirovecii 感染過(血液中驗的出抗體),但是因為正常人免疫力足夠,所以通常彼此相安無事、不會發病,而 P. jirovecii 也就以不活化態繼續潛伏人體,直到免疫下降時(HIV 感染、移植、癌症患者、免疫抑制劑長期治療等),再伺機攻擊人體。

PCP 是後天免疫缺乏症(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最常見的伺機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OI):據統計,約有 70 - 80% 的 AIDS 患者曾受 PCP 侵襲,尤以 CD4 count < 200 cell/ml 者為主 (~90%);如無妥善治療,整體死亡率可介於 20 - 40%。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CP 的臨床表徵主要以漸進性的呼吸困難 (progressive dyspnea)、發燒、乾咳、胸悶不適為主(一整個沒特異性),並伴隨輕到中度低血氧的症狀。胸部 X 光通常顯示有蝴蝶翅膀般 — 雙側擴散性的間質性進潤 (bilateral, diffuse, symmerical intestital infiltrate)。電腦斷層則是比較有特異性的,通常可以發現肺部有毛玻璃狀斑塊 (ground glass opacity, GGO)


診斷 (Diagnosis)

支氣管肺泡沖洗術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 或切片採樣,並送驗 PCR 是目前最準確的確診方式。但其實目前主要還是根據患者本身的病史,並以症狀和影像學作為參考,就能找出大部分的病人



治療 (Treatment)


  • 確診後應儘快展開 anti-PCP 治療:目前以 TMP-SMX 為首選治療藥物 (A-I),建議劑量為 15 - 20 mg/kg/day,並分成 q6h or q8h 施打【註1】。
  • 若是患者的血氧狀況不佳 (SaO2 < 92%),建議可以在投以 anti-PCP 藥物 72 hr 內,開始投予類固醇。根據研究,對於中、重度病症者,投予 steroid 可以減低死亡率,並減低需使用呼吸機的機率 [2]。
    • 劑量建議:
      Day 01 - Day 05 - prednisolone 40 mg BID
      Day 06 - Day 10 - prednisolone 40 mg QD
      Day 11 - Day 21 - prednisolone 20 mg QD
      * 如要以 methylprednisolone iv,劑量調整成 prednisolone 的 75% 即可。
  • 替代藥物主要有 " clindamycin + primaquine "、" TMP + dapsone " 等【註2】。但目前沒有足夠證據指出,哪一種 alternative regimen 是相對比較好的治療選擇。
  • 建議療程: 21 天
  • 額外重點:如患者本身為 HIV (+) 患者,建議在症狀穩定後(14 天內),開始啟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3]。
    • 提早使用 ART,可較快速將 CD4 提昇,減低伺機性感染的風險。
    • 研究發現,在開始 PCP 治療後兩週後啟動 ART,並不會提高免疫重建症候群的機率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IRIS)。

TMP-SMX 無法耐受 (TMP-SMX intolerance)

TMP-SMX 的副作用很多,研究指出,使用 TMP-SMX 的患者中,約有 25 - 50% 曾發生過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而需停藥 [4]。而使用 TMP-SMX 作為伺機性感染預防治療者 (chemoprophylaxis) 者,有高達 40% 的機率會在第一個月內因藥物不良反應而停藥 [5]。

常見或嚴重的 TMP-SMX 包括(偷懶放一下 Mdx App 的資訊,如右圖)

  •  那麼,當患者出現什麼不良反應時,是一定得馬上停用 TMP-SMX 呢?
    • 發生持續性的皮疹或發燒 (persist rash and/or fever > 5 dayse)
    • 發燒與合併類流感症狀 (fever & flu-like syndrome )
    • 嚴重血液毒性-絕對嗜中性球計數 < 500 cell/ml (ANC < 500 cell/m
    • 低血壓 (hypotension)
    • 無法矯正之高血鉀 (intractable hyperkalemia)

  • TMP-SMX 造成的肝毒性多屬膽汁鬱積性肝損傷 (cholestatic) 和混合性肝損傷 (mix or hepatocellular-cholestatic injury) [6]。
    • 目前對於 TMP-SMX 造成肝指數上升是否需停藥?上升到多嚴重才需停藥?迄今並沒有一致的結論,目前較傾向於兩個派別:
      • 與抗結核藥物肝毒性停藥的 criteria 相同:無症狀患者,AST or ALT 達正常值上限 (upper limits of normal, ULN) 5 倍以上;或有症狀患者,AST or ALT 達 ULN 3 倍以上,則停藥。
      • 另一派學者認為,TMP-SMX 造成的肝毒性往往是一週以上才會慢慢出現的,但 PCP 病人在 TMP-SMX 治療後往往一週左右就會出現好轉,這時候會考慮即早加入 ART 治療,期間若是懷疑 TMP-SMX 導致 AST/ALT 上升,那我換藥就好,才不會屆時難以釐清後續肝指數惡化究竟是 ART 造成的還是 TMP-SMX 造成的,反而延遲 ART 治療先機。因此這一派別的學者較傾向於 AST/ALT 有異常往上的趨勢,就可以考慮換藥了。


【註1】TMP-SMX dosage for PCP treatment

  • 目前 guideline 建議使用 TMP-SMX 15 - 20 mg/kg/day 並分成 q8h or q6h 投予治療 PCP。
  • 這個劑量其實是源於治療北非受 PCP 感染的小朋友,所外推算出來的成人建議劑量。
  • 但其實大人跟小孩生理條件不一樣,亞洲人體重普遍較輕,所以部分的台灣感染科認為,使用較低的 10 - 15 mg/kg/day divided to q8h 便可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劑量相關的副作用也會比較低。


【註2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PCP patient with TMP-SMX intolerance

PCP 患者一旦對第一線的 TMP-SMX 無法耐受,那麼在台灣選用 alternative regimen 是有點尷尬的情形
  • clindamycin + primaquine-目前台灣 primaquine 數量有限,我們的政府大大將其全數保留予瘧疾之防治與治療,所以 PCP 患者是沒辦法用的。
  • trimethoprim + dapsone- TMP 畢竟銷量少,所以不少醫院是只會進複方的 TMP-SMX,不會進用 TMP。
  • 因此... 兩個 alternative regimen 都少一角怎麼辦?
    • 混搭概念-clindamycin + dapsone: 目前部分感染科醫師會傾向各取剩下的一角作為 alternativated-alternative therapy (完全是嘲諷的意味...)
      • clindamycin 300 - 450 mg PO Q6H + dapsone 100 mg PO QD
      • 以目前許多例治療經驗來看,效果並不差。
      • 目前找不到關於 dapsone and/or clindamycin mono- or combination therapy 的治療文獻與療效比較
      • 療程一樣是 21 天(例:TMP-SMX 用了 8 天,因無法耐受而停藥,則以 alternative regimen 繼續治療 13 天:8 + 13 = 21)。
    • 曾有研究指出 caspofungin 可能對 PCP 治療有所助益,但大多研究是用於 non-AIDS 之移植或癌症患者,或是 caspofungin + TMP-SMX,或是針對動物試驗的研究結果,故不將其列入目前的替代治療方案。


小編結語:

隨著藥物越來越多樣化與進步,現在的 ART 提昇壓制 HIV 病毒的能力與提昇 CD4 count & CD4 percentage 的能力與過往已不可同日而語, 只要患者服藥順從性佳,且非為抗藥性病毒株,基本上都能在數個月內將 viral load 壓到 2 ~ 3 個 log 以下,並將 CD4 提升到 100 甚至 200 cell/ml 以上,降低伺機性感染的風險,但對於 PCP 的治療與預防,仍應提高警覺,而作為台灣的臨床醫療工作者,若能提高對台灣現有「可用」之治療藥品的資訊與掌握度,應能協助醫療團隊修訂治療計畫,提高患者治療成功率。



Major Reference

  1. WHO. HIV/AIDS surveillance publications., AIDS info: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 Treatment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HIV-Infected Adults & Adolescents. Updated on Oct 28, 2014.
  2.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Apr 2;4:CD006150.
  3. PLoS One. 2009;4(5): e5575.
  4. N Engl J Med 1995; 332(11): 693.
  5. N Engl J Med 1992;327(26): 1836.
  6.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1 Jul;66(7):1431-46.

長效注射型 risperidone 與思覺失調症患者之早期治療與預防復發 (Long-Acting Injectable Risperidone for Relapse Prevention & Control on Recent First Episode of Schizophrenia)

原先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的 schizophrenia,因被認為有可能讓民眾有誤解、污名此症之虞,故在 2014 年,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聯合宣布「精神分裂症」一詞正式走入歷史,從今往後改以「思覺失調症」稱之。在兩會的聯合聲明中也提到,此症為思考與知覺功能的失調,而『失調』二字同時也代表它「恢復的可能性」,而胡海國教授等人,也順應此趨勢,將官方認可的 DSM-V 中文版中,將此症統一更名為「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主要的藥物治療是以 antipsychotics 為主(這... 現在應該不適合翻譯成抗精神分裂劑),其中又可以分為典型(第一代,typical antipsychotics agents or 1st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FGA)非典型(第二代,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gents or 2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SGA)由於第二代副作用較少,且能有效改善活性症狀 (positive symptom) 與負性症狀 (negative symptoms),故目前治療地位較高
      
之前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多以口服型態之 SGA 作為起始治療,如 risperidone, quetiapine, aripiprazole, seroquel 等(olanzapine 與 clozapine 因副作用較大,為後線用藥),然而,近幾年部分學會也建議,可以將長效肌肉注射型的 SGA (risperidone, long-acting injection -  RLAI) 的介入時機提前使用 (risperidal consta)。
       
UCLA 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關於近期診斷出思覺失調症患者,使用「口服」或「RLAI」的研究成果。此研究收納 86 位近年兩內第一次出現思覺失調症狀的患者,所有受試者先接受 3 週的 risperidone 口服治療後,在隨機分配至口服劑型 (3.6 mg/day) 或 RLAI (25 mg every 2 weeks) 進行持續治療。患者需同時接受認知與心理治療,研究追蹤期間為 12 個月。
       
研究發現,相較於口服型態的 risperidone,RLAI 具有許多優勢:
  1. 能降低思覺失調之症狀惡化或復發率 (psychotic exacerbation and/or relapse)(5% vs. 33%; relative risk, 84.7%; p<0.001)
  2. 能降低幻覺 (hallucinations) 及妄想 (delusions) 發生率 (p=0.01)
  3. 服藥順從性較佳 (p<0.001)
          
思覺失調症患者每一次的疾病惡化或症狀爆發,對患者本身,以及周遭親屬而言,都是件難受的事情,若能選用接受度與順從性較高、能長期維持血中濃度的藥物治療方式,再輔以認知與精神治療,相信對於疾病的控制與預防復發會是一大利多。
     

過往 RLAI 的治療角色被擺在比較後線的位置,若是有更多研究的問世,相信可以幫助學會、協會重新調整思覺失調症的治療計畫,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重返社會,恢復功能。

     
Adapted from JAMA Psychiatry. 2015 Jun 24.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5.0270. [Epub ahead of print]